00988 淘汰-《进化之超越星辰》
第(3/3)页
和其他一些带有猜想性的作家不同,游格格并不认为人类在星级文明时代依然会如今天这般“四分五裂”互相觊觎,因为她认为那种思想很落后,甚至很可笑。
就好像一群小孩把几个大国搬到了银河系,人类依然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,斗争依然在继续。
可在游格格看来,单纯用量变引发质变来描述科学进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,很多时候,科学的迸发是在一个非常意外的时间节点下出现的,它所带来的革命不是透过现存的基础就可以展望的。
就像她前文提到的未来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样。
随着一些技术的逐步成熟,或许还有一些人不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,他们可以通过类似“意识上传”这种技术把自己彻底变成网络公民。[PS:类同于人类在盖亚星文明时期的数序世界]
这种猜想并不是游格格第一个提出的,她只是进行了总结,并进一步具体的肯定了这种可能性。
而既然我们的想象力往往是处在局限状态的,类人外星人也不过是落后的想法。
那么如何肯定游格格的想法就是正确的呢?
在这里,游格格作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假设。
那就是借用“火鸡与感恩节”的故事描绘人类自身。
人类理解世界是一个简化的过程,在很多年前,我们并不知道太阳到底是什么的时候,就有许多传说给出了简化的解释。
在东方,比如中国神话里太阳是一只鸟,而在西方,比如希腊神话里,太阳是太阳神放在马车上拉着经过天空的。
直到很久以后,科学这个概念出现了,人类开始不断的探索和发现,并把许许多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太阳才终于有了具体的,真实的概念。
可是相比较科学的解释,似乎一只鸟、或太阳神放在马车上拉着的火球更有吸引力。
于是即便到了科学时代,当第一张黑洞照片被公布的时候,在不考虑那些专业的数据的情况下,人们放开思维去想象,不算太“清晰”的黑洞照片就成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东西。
所以,从本质意义上,人类与火鸡并没有什么不同,都是在一个基础上发现和认知世界的存在。
火鸡的科学家们也很“伟大”,因为它们能够总结出哪天会有新鲜的食物和水,并意识到这是一种规律。
可在人类眼里,这种规律有点残酷……因为火鸡不知道感恩节。
那么对比之下,我们存在的世界就是全部吗?
或者说,我们观察到的“黑洞”和真正的黑洞是否会有不同?我们会不会迎来“感恩节”呢?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