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二三:范蠡追忆之拜师计然-《战国系年传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范大哥,我在家乡,有那往来的客商,也曾传过那越王灭吴之事,说是那灭吴的有几大功臣,其中有范大夫,此时方知这想必就是您了,还有文相,看来当是文种,只是还听说有两位女子,那女子于这灭吴有何关系啊?而且师父还曾提到一剑术高超的越女,您能讲讲么?”子墨虽长的高,但还是有孩子的心性,在家乡时,每每听到南面传来的吴越之战的各种信息,都十分喜欢听。

    听到子墨此问,那范蠡的脸上闪过痛苦之情,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,手臂上青筋暴露,过了好一会儿,才放松下来。

    “此事我本不欲再提,想将这段痛苦永埋心中。可世间传闻越传越偏离事实,却深深伤害亵渎了我的挚爱,我本就对她不起,若再由世间乱传,我心难安呀!也罢!今天我就将灭吴的整个经过讲一遍,也好给世人留下见证。”

    赤松子也露出倾听的样子,很多事情,非本人经历过,以讹传讹,传到后面都是凭空臆想,像这种大事,能亲耳倾听当事人第一手资料,十分难得。当然,当事人所说的一切,也有一部分与事实有偏差,为了自己的名声或为了标榜自己通常会美化自己的事迹,而对对手或其他人或贬低或轻描淡写或扭曲事实,这一些也需要各自的判断。

    话说公元前496年,那越王勾践即位。此时范蠡和文种都在越王手下当差,那文种入越还是范蠡邀请而来。二人共任越国大夫,此时的范蠡和文种尚未得到大用。

    这一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,越王勾践带兵在檇李(嘉兴西南)抵抗吴军。越军派遣敢死队,三次冲向吴阵,全部失败。最后越王让犯死罪的囚徒走到吴军阵前,举剑自尽。吴军见到越军这种行径非常奇怪,只顾观看这种奇怪的现象而放松防备,越军趁势攻击,在姑苏(今江苏苏州)大败吴军。

    混战中,那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阖闾,阖闾未来得及招架,那戈斩落阖闾脚拇指。

    受伤后的阖闾被迫还师,军队退却七里。那阖闾的战车上放有很多咸鱼干,受伤的脚拇指被那咸鱼干感染引起发炎,终不治而死。那阖闾生前爱剑,故死后下葬以“专诸”、“鱼肠”等剑三千作为殉葬,将其埋到姑苏虎丘。那陵墓上方又凿剑池为清泉一泓,深可二丈,峭壁如削,景色幽深,供其仰望。

    阖闾死后,其子夫差即位。这夫差为雪父仇,励精图治,决定于公元前494年兴兵伐越。

    越王闻听便要出兵先发制人,范蠡听闻越王要出兵,赶紧跑来劝谏:“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,气盛而不骄傲,辛劳而不自夸有功,此次吴王携悲愤而来,其势如猛虎,不可力敌,我等应采用防守之势,待其一鼓攻伐不下,再而衰,三而竭之际再出兵。”

    勾践自持曾击败过阖闾,未将夫差放在眼中,遂不听范蠡之谏。果真如范蠡所料,越兵在越都会稽山大败,而吴军乘胜追击,包围了会稽山。

    越王悔恨不听范蠡之言。值此关头,范蠡向越王建议,此时应向吴王夫差求和,但若只是求和,吴王必不答应,其此来就是来血痕的,岂会轻易放过越王,因此为灭其怒火彰显诚意,需要越王放下身段,入吴国为臣,如此方有可能逃得性命。

    那越王自是不愿,哪有一国国君去做他国之臣的,可不这么做,顷刻间性命难保。受辱还是丢命?越王没得选择,一旦丢命,那越国也就没了,也就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了,忍辱负重方得一线生机。

    遂派遣大夫文种,前去找吴王交谈。这文种十分精明,带上大量珍宝,以及两个美女,先找了吴国太宰伯嚭,献上珍宝、美女,请其作为中间人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。

    那太宰伯嚭一听越王愿意为臣,倒也报了阖闾之仇应该可以平息夫差的怒火,而自己又得到了好处,遂答应一试。

    朝堂上,伯嚭一说,夫差就有些心动,能让一国国君为臣,那是多么美妙的事。虽有伍子胥强力反对,也没能改变吴王的决定。

    这年,越王与大夫文种、范蠡向吴国臣服,入吴为臣。每次见到吴王,那越王都伏于前,范蠡立在后面。吴王夫差让越王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,叫越王给他喂马。而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。夫差每次坐车出去,勾践就给他牵马坠蹬。

    吴王夫差见范蠡如此忠心越王,心生爱才之心,遂想劝范蠡离开勾践,到吴国帮助自己,而范蠡毫不动摇,很坦然说道:“臣闻亡国之臣,不敢语政,败军之将,不敢语勇。臣在越不忠不信,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,用兵与大王相持,至令获罪,君臣俱降,蒙大王鸿恩,得君臣相保,愿得入备扫除,出给趋走,臣之愿也!”
    第(2/3)页